教学条件
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描述>>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

1.教材的建设与使用

本课程使用黄平明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桥梁养护与加固》,该教材根据高等学校路桥及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审议通过的教材大纲编写。本课程教学团队在使用现有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授课教师研讨学习本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颁布的我国相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理论结合实际,系统地讲解桥梁养护与加固、新技术、新工艺,同时还结合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补充教材以外的有关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和知识技能的拓宽与提高,符合培养新世纪公路交通等行业人才的需要.

2.扩充性学习资料

《桥梁养护与加固》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并且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与此相关的学科知识很多,需要对相关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叙述清楚。授课时在保证主干教学内容的前提之下,适当扩充和加强。

(1)课程教学参考书

1、张劲泉、徐岳等.公路旧桥加固成套技术及工程实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黄平明.结构设计原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徐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黄平明.混凝土斜梁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5、胡大琳.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6、王建华,孙胜江.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7、谌润水.公路旧桥加固技术与实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8、蒙云.桥梁加固与改造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9、郭永琛,叶见曙.桥梁技术改造.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10、徐犇.桥梁检测与维修百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课程相关的技术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8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

8、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标准.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提供了多媒体课件及习题、试题集

本课程教学团队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配有丰富的习题、试题集,可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之用,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4)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报告及工程案例

本课程教学团队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以及典型工程案例,讲解桥梁养护与加固应用的关键技术,同时还结合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补充有关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另外,通过工程案例的介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手段。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理论内容编制了实验指导书,学生通过课内实验教学环节的系统训练,逐步形成了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这种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并屡获佳绩,形成了长安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特色,激发了广大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也为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探索提供了可行途径。

4.实践性教学环境

1)校内的实践教学环境

①长安大学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②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③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实验室”。

依托校内的实践教学环境,配备了各个环节对应的实验教学环境与设备,同时还有自主开发的设计分析软件,供学生免费使用和训练,学生可以充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了解桥梁检测、加固最新试验手段和方法。

2)校外的实践环境

1、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

2、中交第一勘察设计研究院

校外的实践环境提供了较丰富的参观和实习环境,每届学生在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和实习,各种桥型的外观检查、检测,荷载试验、养护,维修,加固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使同学受益匪浅。

5.网络教学环境

1)建有高速校园宽带网

长安大学己经建设了校园局域网,连通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等,几乎在各种场所都可方便使用网络。教师和学生均可以通过局域网实施资源和教学资料的共享,利用电子图书馆资源(中文:中国期刊网、超星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等;外文:EI、SCI、ASCE全文电子期刊文库等)、优秀行业网站、搜索引擎等收集资料,完成专题讨论等互动性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建有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本课程于2006年开始进入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多数资源已经上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入本课程的教学获得知识。同时建立师生互动教学论坛,随时了解和反馈教学双方的要求,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断进行教材建设,将优秀的教学内容补充进入教材、进课堂。同时将网络教学的资源,如课程教学档案、多媒体文件、教学计划等,作为学校间、课程间的交互平台,共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

版权所有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养护与加固共享课程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

电话:029-82336336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

您是本站第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