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1.各种教学方法及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了以课堂讲课为主,课堂研讨、网络辅助教学、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现场实习等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 (1) 多媒体教学,生动多样 用更快的速度反应最好的信息,讲课更生动。在概况介绍、进展分析时尤为适用,在基本理论介绍时,多媒体与板书交叉使用,保证稳定连续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视频(FLASH动画),课程更直观 反映施工或实验的实际过程,学生了解更直观,对桥梁加固施工,桥梁检测方法等介绍尤为适合。 (3) 网络教学,信息量更大 反映了讲稿内容、最新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快、信息量大,但学生记录跟不上,这样可以消除以上缺陷。 (4) 现场实习和教学示范,重点更突出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解决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 (5) 工程案例教学,结合工程更紧密 老师把所做工程精心制作成课件,可以让学生逼真地体会工程应注意事项,为将来的工作实践做好准备。 (6) 研讨式教学,讨论更加热烈 老师适时在课堂上留一部分时间和同学共同探讨学习及工程中的问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7) 讲座式教学,理念更先进 教授本人或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联系当今学术最新动态,给学生最及时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由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灵活应用,不追求一种形式,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灵活教学方式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评价很好。认为多种教学手段不仅对书上的理论知识有更快、更全面的掌握,如教学过程引用的工程实际案例,图文并茂,且结合当今学科的最前沿动态来丰富同学的知识储备。同时,课堂上老师还会适时进行教学互动,解决同学的疑惑。对课上未解决的问题,还专门开辟教学论坛进行教学互动。这样可以及时解决同学的疑惑,以使更好地进行下阶段的学习。如果想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还可以到专门的课程网站,那里有完整的教学课件及习题等。这样可以让同学更自由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 2.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上课学生主要为我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生,部分为交通工程、土木工程以及公路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年均约300人。 3.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团队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统一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电子课件(PPT),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直观性。部分主讲教师采取了QQ、MSN、E-mail等方式实现与学生的互动,达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无缝沟通,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建立了一套集课程介绍、教学内容、参考资料、测试训练、互动空间等系统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并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学习,为学有余力而又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空间。本网站自2003年投放到网上运行以来,至今已经过五次更新,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 4.作业考试的教改措施 本课程在大力推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也对课程的考试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桥梁养护与坚固》试题库,实行随机抽题考试,教考分离,从而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检查教学质量优劣,以便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考试的卷面成绩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综合掌握能力,本课程综合考查学生在试验时的动手能力、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学习主动性等因素,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考核的内容为重点知识点和重要实验,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验证教学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